聚焦南海两会,关注南海热点。6月22日下午,南海鞋业协会会长、南海区政协委员、佛山市南方鞋材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伦永谦,在“2020年南海两会融媒新闻中心”接受专访,结合南海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工作,他建议要预防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过度地产化,保护本土完善的产业链和发展生态。
记者:您认为是否可以通过统一规划发展产业园区,帮助企业发展的同时,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度?您是否有关注别的城市有一些好的案例或者做法可以借鉴?
伦永谦: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,并且提出了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总要求。为实现“产业兴旺”的要求,南海区委区政府提出要全力推进南海区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,奋力开创南海高质量发展新局面,并在推进过程中预防村级工业园改造过度地产化,保护本土完善的产业链和发展生态。
根据不完全统计,南海区现在村级工业园612个,总面积约18.9万亩,空间上呈现“大分散、小聚集”的特色,零星分布在南海各个镇街。我建议,南海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,前期可以从大规划着手,以产业特色为抓手,通过完善产业集群,对传统产业进行提升与改造;此外,通过新的布局,把零散产业集聚在一起,真正起到集聚发展、抱团取暖的作用。在产业集聚发展中,南海还可以发展特色产业,通过政策帮扶,探索出一条适应于产业发展的村改之路。
这段时间,我们兄弟区顺德区在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,通过大规划来推进村改。我认为,南海每个镇街都有特优的产业,比如桂城、里水的制鞋业、盐步的内衣、西樵的纺织业、大沥铝型材等等,我希望南海村改要有大规划、大布局,通过产业转型升级,助力镇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。
记者:作为企业家,您认为当前村级工业园改造应该如何与本土产业发展相互促进?传统产业与村改项目的结合需要解决哪些难点?
伦永谦:目前,南海传统产业普遍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发展阵痛,陷入了“三大痛点”:一是搬迁之痛,旧的工业园区改造,企业必须拆迁搬离,寻找新的经营场地;二是环保之痛,传统产业普遍存在着环保方面的短板和制约;三是融合之痛,随着城市化进度很快,传统产业无论是技术人才,还是先进生产力都面临着市场的冰山、转型的火山、融资的高山这三座“大山”压顶的困境,而且受到新冠疫情影响,企业订单日益减少,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境。
我建议,南海在规划新的产业园时,重点聚焦都市型产业。在新的产业园区里,大家既能够观光购物休闲,也可以在园区里进行技术研发,通过打造总部经济和电商网络,把都市型产业做强做好。